2021年10月29日
当前位置:首页>动态信息>本局动态
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空间景观保护研究简介
文章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日期:2008-07-01 09:24  [字体显示:]

研究背景:随着厦门建设“海湾型城市”步伐的加快,集美学村历史风貌街区内及周边的部分地块已有明确的开发改造意向,局部地区的建设试图在高度上有所突破,由于缺乏整体层面的空间景观保护研究,集美学村历史风貌街区的景观风貌正面临 “建设性的破坏” 。
    通过详实的现状调查、科学的理论分析、形象的三维场景模拟,构架出一个有效的景观控制管理框架,实现对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的空间景观全面的保护与协调。
研究范围:集美学村历史街区东至海岸线,西至同集路,南至海岸线,北至印斗路。总面积2.68平方公里。
目前保护方式的不足: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对地块功能和空间效果提出概括性预见和抽象的控制手段,由于不能准确的把握具体的现实情况,在对城市视觉效果——城市景观的控制显得力度不足。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往往局限于单体建筑本身保护措施的制定,对协调新建筑与保护建筑的风格也显得控制力度不够,不能成为历史风貌街区景观控制的依据。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还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来填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在历史风貌街区景观控制管理上的不足。
保护策略:
1. 城市土地利用层面
影响集美旧城总体高度控制和高度分区的因素很多,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性与建筑的历史文化情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土地利用的经济性
⑵交通可达性(轨道交通、公交线路)
⑶风貌建筑分布
⑷机场限高
⑸建设潜力分析    
每个方面都选取一个特征因子,然后针对特征因子与高度结构的关系,对每个地块的建造高层建筑的可能性进行分级打分评定,最后根据街区现状高度分布的特点,找寻街区合适的高度分区。
2. 风貌建筑保护层面
对风貌建筑周边的建筑高度我们采用纺锤形控制的方法,即在具有特别意义的风貌建筑景观中,阻止障碍建筑侵入的方法。
将纺锤形控制的基本理念落实到图纸上,只需将建筑体积放到由建筑屋脊线两端与眺望者构成的两直线形成的平面与其在地面的投影所组成的立方体--也就是“纺锤形”透视体内即可。为了使控制一般化,必须在纺锤形的各地点内给出建筑不可突破的高度。如图所示,在纺锤形的上部平面以直线表示等高线。

“纺锤形”方法--眺望景观的保护


3. 城市景观控制层面
⑴.观景视廊
标志性构筑物是空间构图的核心,起到控制全城群体空间的作用。除了作为一种永恒的视觉方向标志外,还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和联想。标志性构筑物之间往往形成视线走廊,视线走廊及其所展现的视景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集路集美段旧城改造项目、道南楼、南熏楼、福信楼都是本区内的标志性构筑物。标志性构筑物间形成了本区重要的景观视觉走廊。
4. 滨海天际轮廓线优化控制层面
    从土地开发经济收益、军事防御要求、开敞空间营造等方面出发,论证可开发地块的可建设高度。
规划采用计算机动态模拟的方法,综合考虑地形因素、现状建筑因素、开发建设强度等,并以此为依据对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进行动态模拟,以此得到规划研究区内整体空间视觉景观和重要天际轮廓线上的最优效果,最终得到开发地块的高度控制要求。
    开发建设强度分保守开发和经济开发两种模式,分别从与周边现有建筑高度进行协调和尽量考虑土地的经济收益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集美大桥能够提供一个位置较高的、动态的、连续的观赏视点,观景景深也大,集美大桥上所见景观天际线要充分体现层次感和虚实关系的韵律感。
结论:
    城市景观是城市一切可视环境的统称,它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个城市最具魅力的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价值。各个建筑物的空间组合状态,建构了直观可见的城市形态,建设高度的不慎往往会破坏历史街区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直接从高度控制体系的研究入手,构架完整的空间景观保护研究的框架,这是集美学村历史街区保护和发展其历史和文化的关键。
    空间景观保护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城市景观的各组成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结关系,找到各要素在特定环境下良好的形态及组合。我们从把握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的整体景观入手,通过对城市空间景观风貌影响较大的景观构成要素的引导控制,从而保证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的整体空间景观在保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本研究重点考虑的景观构成要素有:城市特色轮廓线、视线走廊、建筑形态、城市街廓设施、次生自然环境。
    《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空间景观保护研究》的编制成果一方面要能满足规划管理部门的需要,能对城市的建设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以保证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存和延续;另一方面管理成果还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充分体现历史街区空间景观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空间景观保护研究》的编制成果是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产物。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