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市资源规划局和市住房局指导下,市审批管理局、市税务局、市银保监局共同推动下,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便民利企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融合、系统集成、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实现“线下”疏通堵点、“云上”提质增效,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目前,厦门所有不动产登记业务,承诺时限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以内,大部分高频业务当天办理或即来即办;申请材料实现大“瘦身”,不再需要提供婚姻关系证明、税费缴纳凭证、社保缴纳凭证等10余项材料;通过“一件事”高度集成,实现从多个窗口到一个窗口,年均可减少6万余人次的群众跑动,节约登记机构16000多个小时的审核时间。
做足数据加法,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实现“无纸化”“智能化”“数字化。一是大力推动政务数据共享。2017年起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用电子印章,目前已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建库以来,共计推送150多万份电子证照。2018年开始推行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不动产登记适用的16种电子证照已全量应用于厦门所有的不动产登记业务,今年实现在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嵌入16种电子证照查询应用功能,大大提升了电子证照调用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在线获得11个部门的电子办事结果。二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登记。通过应用电子签章、身份核验、数据共享、实时调取技术,推出全程网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等多种办理模式,办事不再受地域阻隔,真正做到“一趟不用跑”。截至2022年10月,厦门市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处抵押登记网办率提升至93%。2022年9月,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全省首创无人工介入智能审批模式,无需申请人二次确认,实现申请即时办结,平均办件用时不足30秒。在抵押权注销登记智能审批全面实施的第一个工作日,完成无人工介入智能审核登簿的案件达227件,开启了厦门市不动产登记智能“秒批”时代。
做好流程减法,不断优化办事程序,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一是大力推动的存量房转移登记“一件事”改革。存量房转移与交易、缴税、水电气广电网络过户、抵押登记、提取住房公积金等9个事项,原来需要辗转于9个窗口多次办理,现在集成为一个窗口、一次申请,申请材料由48份精简为6份,办理时限由8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时办结,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办事便利快捷。二是推动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模式升级。在全省创新推出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网办,同时升级打造抵押登记“跨省通办”办理模式。2012年,厦门办理抵押登记,需要提交8项申请材料,审核夫妻关系时,要求夫妻共同申请,还需提供纸质他项权证;2022年,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只需要提交3项材料,平均办理时限不超过一个工作日,为市民群众减少材料超过57万份,减少跑动35万次,不动产抵押登记效率提升十倍。三是精简办事材料,让群众“少跑腿”。发挥信息共享优势,深挖大数据资源,在办理事项上“减证照、减材料”。比如,在全程网办业务中自动生成申请书,调用企业营业执照等。四是拓展服务“触角”,让群众办事“减跑动”。全面推行电子票据,缴费义务人通过微信、非税自助终端、银行柜台等缴费方式缴费后,即可在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方网站的不动产公众服务平台及厦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公众号自行查询和打印,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取票难问题,实现“掌上办”、“随时办”。
做优服务乘法,设立企业登记服务专窗,彻底实现一窗通办,发扬“店小二”精神,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一是设立企业登记服务专窗。2020年3月起,厦门在各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企业登记服务专窗,实现企业交易、登记、税务“一窗通办”。取消企业间存量非住宅网签环节,实现企业间存量非住宅当场受理、当场缴税、当场发证,一个环节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2021年1月起,在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专窗”,致力于为广大台胞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务,被台胞称赞为“很贴心”。二是减免登记费,为企业纾困解难。2020年3月,对企业取得非住宅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免予缴纳不动产登记费,由同级财政保障。为企业节约财产登记成本,惠及企业千余家,进一步减轻社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开通“企业直通车”打造办事“快车道”。推出一系列“硬举措”,助力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如制定诚信主体“绿色通道”、容缺受理服务制度,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效率”为原则,为诚信主体办理不动产登记提供专人指导、专人审核、容缺受理的专人专办便利服务,受到服务企业的一致好评。
做稳风险除法,加强数字化应用,减材料、简流程、提效率,切实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打造不动产登记领域“安全网”。一是创新技术探索“互联网+不动产”。2021年以来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基础上,引入“远程自助身份核验”及“电子签章”技术,实现申请人在异地可办理抵押权预告、抵押权登记,保证了不动产登记安全,为目前不动产登记领域“跨省通办”“智能审批”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与此同时,通过电子证照调用和加强信息比对,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和防篡改防抵赖,全程留痕,有效遏制虚假材料的风险,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化和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安全性。二是梳理交易风险点优化登记流程。实现二手房买卖当事人可同时申请二手房买卖和按揭抵押,做到二手房交易和抵押登记“零时差”,有效降低交易风险,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同时,在市资源规划局和市住房局指导下,与市税务局、市银保监局共同推动“带押过户”业务,这一模式下,抵押、登记、银行贷款等事宜可一次性办妥,切实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不动产登记中心 李真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