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26-13-04-2025-048
- 备注/文号:厦资源规划〔2025〕政函字44号
- 发布日期:2025-07-03
侯利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培育厦门“观鸟+”生态旅游新业态的建议》(第20255008号)由我局分办,市市政园林、文旅局分办,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厦门有丰富的森林、湿地、海洋、海岛生态系统,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为各类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迁徙环境,是鸟类观测及相关科研、旅游的重要城市之一。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厦门已发现的鸟类超过450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各类珍稀濒危物种。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实施调查监测,摸清鸟类栖息家底
1.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2024年,市资源规划局完成了全省首例市域级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发现了厦门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黑嘴鸥等多例珍贵濒危物种活动踪迹,完善了我市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全市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
2.实施栗喉蜂虎监测。2025年4月,市资源规划局组织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开展全国首例栗喉蜂虎实时定位监测。通过布置超微型定位装置,实时详细记录栗喉蜂虎飞行轨迹,并通过无线接收设备回传服务器进行研判,填补了国内栗喉蜂虎飞行轨迹监测研究的空白。
(二)划定迁徙通道,开展鸟类保护
2023年11月,市资源规划局公布了第一批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分别为“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和“厦门市湖里区五缘湾湿地公园”。市资源规划局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了上述两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实施禁猎、禁止破坏栖息地、禁止噪声、禁止擅自投喂等破坏野生动物正常迁徙和栖息的行为。
(三)组织主题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结合主题,增强鸟类保护意识。市资源规划局与相关单位结合“爱鸟周”等宣传节点,围绕鸟类保护的主题,统筹开展进社区、进校园等多样化宣传活动,旨在进一步凝聚全社会鸟类保护的共识。其中,在杏林湾园博苑举行的第四十二届爱鸟周活动,通过鸟类科普宣讲、生态摄影展、发放宣传资料等各种方式,引导人们走进自然、认识鸟类、关爱鸟类,呼吁市民群众成为爱鸟护鸟法律知识的宣传者、鸟类栖息地的守护者,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践行者。活动现场吸引社会各组织、单位的干部职工、亲子家庭以及周边群众共800余人参加,新闻媒体宣传报道12篇次,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2.加强联动,深化拓展宣传形式。联合厦门市观鸟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次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组织摄影师于五缘湾湿地公园、园博苑等地开办鸟类摄影图片展、“护鸟祥飞”生态文化展,组织鸟类参与湿地观鸟活动等。
3.多校合作,从小根植保护理念。与瑞景小学、江头第三小学、华悦学校、天安小学等多个学校合作开展鸟类保护主题宣传活动,推动保护理念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其中,思明自然资源所在灵玲动物王国、中山公园动物园,以观鸟教学和趣味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们观察和识别野生鸟类,带领孩子们以童心触摸自然脉搏;湖里区林长办多次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开设“自然大讲堂”公益科普活动,通过知识讲堂、户外观鸟、趣味创作等环节,丰富孩子们的鸟类知识,让爱鸟护鸟的理念根植心中,生生不息。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协作效率不高。由于机构改革和历史遗留问题,市、区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分为资源规划、市政园林和农业农村各个部门,部门间协作效率不高,沟通成本较大。二是基层人才相对缺乏。观鸟活动涉及鸟类保护、品种鉴定等相关内容,门槛相对较高,基层林业人才在该方面存在一定缺口。三是宣传工作缺少亮点。因宣传经费,宣传力度等原因,鸟类保护和观鸟活动宣传科普覆盖面仍较狭窄,观鸟活动仍然是较为小众的活动,社会层面还不普及。
(二)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市资源规划局将结合工作职责,围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探索建立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基层护林员、基层林业工作者鸟类知识培训,培养鸟类保护专业人才;与观鸟协会、海洋三所、厦门大学等民间团体、高校合作,通过合办宣传活动、创建主题IP等形式,拓宽观鸟、护鸟等工作的宣传覆盖面,营造全民观鸟、护鸟的良好舆论氛围。
领导署名:柯玉宗
联 系 人:包亚星
联系电话:2855114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7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