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 索 引 号:XM00126-13-04-2024-041
    • 发布机构: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发布日期:2024-07-12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205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12 11:44

    庄楠菁委员:

      《关于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持续应变能力》(第2024205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您的提案对我市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需完善韧性城市顶层设计,支撑高质量发展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梳理工作情况,对提案建议进行分析研究,将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推动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我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就提案所提问题已开展以下工作:

      (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韧性城市体系。

      一是通过编制《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韧性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各类灾害的抵御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至2035年,完善“高韧性、安全厦门”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实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重特大灾害防范应对更加有力有效,目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稿已通过了部、省、市的审查,待国务院审批中。二是持续推进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编制中的《厦门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35年)》结合现状问题和规划目标对各灾种专项规划提出规划体系、指标标准和规划指引等指导性内容,并由各灾种专项规划将指标、用地和近期建设项目等内容传导至详细规划,指导片区建设与规划管理。上半年编制完成的《厦门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统筹集隔离、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为一体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提升设施应急转换效率,强化城市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城市发展韧性。立足城市空间资源禀赋,挖掘乡村应急承载潜能,促进北部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产业带发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为进一步完善韧性城市体系构建,正在开展《厦门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

      (二)构建智慧水利监管平台,推进平台数据共建共享。

      一是市农业农村局编制智慧水利规划,积极打造水利一张图,对水利综合信息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实现“一图全面感知”运行态势,为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管理、河湖监管等提供全面、及时的水利信息服务。统筹谋划,结合GIS地图,按照流域、行政区划、工程类别等多种分类方式,查询气象、水雨情、工情、水资源、工程安全、视频等各类监测要素的详细信息,获取各类监测要素的预警信息,最终实现水利大数据的整合共享和深度挖掘,以及跨行业、跨部门业务的综合分析,推进防灾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市本级通过厦门市防汛信息共享平台,对气象、水文、海洋等单位的水、雨、风、潮等监测数据进行共享、融合,共整合了水利系统155个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共享气象部门182个雨情站点、水文部门29个水雨情站点,以及海洋环境预报台的浮标监测数据,建立标准化汛期防灾减灾共享数据库,实现政务内外网数据双向同步。此外,积极推进各类平台通过数据接口的方式,建立与应急、市政、公安、气象等部门的共享数据,充分利用本地数据资源优势,有效为防灾减灾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目前,我市已建成横向连接市直各部门、纵向连接各区、镇街、村(社区)的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为全市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数据同步、业务协同提供信息通道。目前,平台已汇聚全市50个部门83.9亿条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口库、法人库、信用库、证照库、空间库5大基础库。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韧性。

      一是推进排水工程建设,解决积水问题。近年来,通过对月美池、杏林湾、埭头溪等片区的排水工程以及筼筜湖排涝泵站的建设、改造,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排涝能力,基本消除了我市区域性的易涝点。其中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工程按照防洪50年一遇,挡潮20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新建规模为50 m3/s泵站,可在汛期保障筼筜湖周边中心主城区排水快速行泄,提高筼筜湖水体防洪调蓄能力。二是推动水务设施建设。抓住服务用户全生命周期和供水设施全生命周期两大主线;重点建设应急响应中心、调度中心、热线中心和信息中心,提供生产管理和服务保障;推进原水、制水、售水、基建、综合等五大管理板块的信息化建设,精心打造“智慧水务”内强管理外优服务。三是推动燃气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完成50公里老旧燃气管道改造;持续推动“瓶改管”。2020年起,我市开展“瓶改管”三年行动,每年设置示范点,有序推动餐饮行业实施“瓶改管”。截止2023年12月底,已完成1881户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

      (四)全面抓实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救援保障水平。

      市应急局近年来全面抓实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管理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一是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保障能力建设。优化提升指挥部会商研判场所、设备和视频会议保障能力水平,拓展指挥大厅多系统多屏同步展示能力。深度整合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装备融入市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应急救援处置一张图指挥、调度、分析、决策。二是突出机制建设强化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整合设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合力。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建立普查评估与成果应用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三是持续提升应急救援保障水平。协调推动市应急综合基地立项建设,进一步推进蓝天、曙光2个市级训练基地建设,完善水域训保中心配套建设。落实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制定配套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市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用足用好中央即将下达的基层防灾工程补助资金,立足基层职能定位科学测算需求,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提升能力提供装备支撑。四是持续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制订《厦门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厦门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补偿办法》《厦门市市级应急救援队伍评定管理细则(试行)》,调整充实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推动区、镇(街)采取向社会应急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专业救援队伍,落实镇(街)、村(居)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编建,切实发挥“防早、灭小、救了、损少”作用。开展各层级、各类型应急救援队伍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以训促能、以练促备,着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应急局、市政园林局等部门,继续开展韧性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我局将积极落实有关规划,加快推进韧性城市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构建韧性城市目标及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层面明确多维度的城市韧性空间、重大工程措施等,以“韧性”理念科学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二是根据业务内容和应急管理数据,进一步优化应急保障规范,统筹应急物资和应急人员等资源,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架构,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三是建立和完善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重点从统筹管理、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开发利用、流通服务、算力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等八个方面,统筹推进全市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建设。四是升级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在现有的数据共享协同平台基础上,建设集目录、汇聚、治理、共享、监管、审计为一体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提升数据汇聚和治理能力。五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对照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三项职责,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和化解水旱灾害重大风险,全力打赢各项防御应对仗,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柯玉宗

      联 系 人:林秀锋

      联系电话:2855265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7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