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26-13-04-2024-038
- 备注/文号:厦资源规划〔2024〕政函字54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发布日期:2024-05-13
市市政园林局:
关于《生态优先探索北部山区郊野路径建设 打造厦门多层级步道体系》(第20242020号)已收悉。现将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提案指出我市步道网络已初步成型,岛外也都规划并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步道,但步行线路存在连贯性不足、标识系统不完善、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我局高度重视,结合部门职责对委员的建议进行研究,将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推动落实。
委员提出的建设北部山区郊野路径建设区域大多位于我市同安区、翔安区,其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丘陵、中低山为主。境内自然斜坡发育,地形地貌变化较大,构造条件较复杂,岩石风化较强烈,靠山地区存在较多房前屋后高陡边坡,部分花岗岩地区山坡上分布有孤(滚)石,具备发育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加上台风暴雨袭击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的影响,导致北部山区地质灾害时常发生,是厦门市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同时,北部山区应远离城市,大部分区域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和生态保护红线内。
二、措施与成效
(一)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根据在编的《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我市将构建以山为景、以海为基、和谐共生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格局,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以溪流水系形成的蓝色空间为骨架,连接北部山体生态屏障和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溪流入海口湿地公园等,向城市纵深渗透。
同时,总规指出将形成全域一体,串联山、城、海的绿道网络。完善从海沧区角嵩路起至翔安区南部、总长约80千米的省级绿道,持续建设环厦门岛、沿过芸溪、后溪、东西溪、东坑湾等市级绿道和区级绿道。重点加强海沧区与龙海区、角美镇,翔安区与南安市、石井镇的区域生态廊道、绿道衔接通联,形成连贯通畅的区域绿道。
建设市域范围内“一环一带多走廊”的健康步道系统,包括厦门岛滨海环岛步道、岛外滨海步道、岛内外山海步道、岛外九大溪流溪畔步道等。完善厦门岛“一环三水两横两纵”健康步道系统,包括滨海环岛步道、筼筜湖步道、五缘湾步道、湖边水库步道、万石山步道、狐尾山-文曾路南北向步道、东部南北向步道等。
(二)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本轮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一步优化调整厦门市自然保护地的有效边界,集中有效力量,保证自然保护地核心景观的完整,对下一步编制总体规划等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未来将有效推动地方的旅游经济发展。
目前,我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已经市政府报送省林业局,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已经省政府报国家林草局待进一步批复。
(三)完善农村用地政策
为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农村产业用地需求,2023年9月,我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出台《厦门市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方案》,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不突破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约束条件、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乡村风貌的前提下,支持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建设用地,并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且一个建制村原则上不得超过5亩,用于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和供地手续。个别以旅游发展为主的建制村,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总规模应在全市域内统筹。
三、今后推动计划
我局将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积极落实上位规划,依据职责,进一步落实我市北部山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郊野路径建设专项规划编制。
针对北部山区郊野路径大部分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未覆盖到的陆域特殊管控地区,我局编制的《厦门市陆域特殊管控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可用于指导北部山体郊野路径的建设规划。后续,我局将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内容,做好空间要素保障,完善郊野路径建设规划和用地审批政策。
领导署名:柯玉宗
联 系 人:潘嘉韫
联系电话:2855330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4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