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 索 引 号:XM00126-13-04-2019-014
    • 备注/文号:厦资源规划〔2019〕函字89号
    • 发布机构:本站
    • 发布日期:2019-11-12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201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19-11-12 17:23

    侨联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统筹做好全市海岸线规划建设工作的建议》(第2019201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厦门市海域面积约355平方公里,大陆岸线长约194公里,海洋资源和岸线资源有限却更显珍贵。同时,厦门是国家定位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建设,厦门港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区域性枢纽港口,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干线港、邮轮始发港、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和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确定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和四大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之一。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超越高雄港,排名位居世界第十四。目前厦门市域内码头岸线合计约19.3公里。如何统筹做好全市岸线的规划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十分重视岸线的规划、管理与利用,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提案关于“规划以不同的岸线功能区来确定其所在的海域片区功能”的意见和“功能优化策略”、“生态修复策略”和“景观协调策略”等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一、岸线功能优化

      为做好我市海岸线的保护及合理有效利用,我市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一)推动《厦门市滨海岸线保护规划》

      原市海洋与渔业局于2014年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厦门市滨海岸线保护规划》。该《规划》中确定的总体目标主要是优化调整厦门海域范围内岸线功能,重点保护我市基岩、沙质及公众亲海岸线,禁止改变环岛路、鼓浪屿、东屿湾及吴冠等自然岸线,增加沙滩及红树林等软质岸线比重,提高岸线舒适性,有效保护岸线生态与景观资源,建立科学的滨海岸线保护体系,明确相应管理措施,促进岸线可持续利用。并以生态优先、挖掘地方特色及可操作性为规划原则。同时,根据海岸线的特殊性及厦门海域岸线的特质,将厦门海域范围内的岸线划分为生产岸线(港口、临海工业)、生活岸线(城市生活、滨海旅游)、生态岸线和其他岸线(特殊功能)四大类,针对不同功能岸段提出不同的保护措施。该规划于2015年11月获市政府批复,并予以实施。

      (二)完成厦门市涉海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2018年,原市旅发委联合原市海洋与渔业局完成厦门市涉海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规划紧密围绕厦门城市发展新定位和新格局,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新契机,突出改革创新,强化要素拓展,提升旅游产业体系和优化空间战略布局。规划以涉海旅游为主线,着眼于推动厦门市国际化涉海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对发展目标、产业协调、产业体系、旅游产品、重点项目、市场营销、区域合作、消费引导、监管机制、环境保护、规划保障等方面精心规划,创新涉海旅游发展方式,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实力,促进涉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项规划已编制完成。

      (三)完善厦门港总体规划

      为完善港口规划,2010年启动的《厦门港总体规划(修编)》于2013年11月经交通运输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审查通过,并于2014年3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和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联合批复了《关于厦门港总体规划(2013年送审稿)的审查意见》(厅函规划〔2014〕50号),于2018年6月获得生态环境部《关于厦门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8〕41号)。2018年4月经厦门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厦门港总体规划(2017-2035年)》(报批稿)正式上报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拟稿即将与省政府联合批复。

      首先,根据《厦门港总体规划(2017-2035年)》(报批稿),在厦门市行政区内:

      1、东渡港区包括东渡、和平和五通作业区,主要保持集装箱运输,发展国际邮轮、对台客滚,逐步拓展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规划共形成码头岸线长8.4km,整合后生产性泊位51个,其中深水泊位24个,综合通过能力近38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50万TEU。

      2、海沧港区包括海沧和嵩屿作业区,主要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兼顾服务临港产业,积极拓展保税、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规划共形成码头岸线长11.4km,可建设生产性泊位37个,其中深水泊位30个,通过能力可达1.12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760万TEU。

      3、翔安港区,以集装箱和散货、杂货运输为主。规划共形成码头岸线长约3.6km,可建设生产性泊位15个,其中深水泊位9个,通过能力达36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300万TEU。

      其次,上述规划的编制和修改过程,十分重视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依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并就正在修编的《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与编制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多次正式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港口规划,使得各港区规划功能符合城区规划主导功能充分融合,为适应城市开发边界对港界也进行了调整。

      为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依据各相关部门意见,本轮港口总体规划修编有以下重要调整:

      1、东渡港区调整主要功能,本着港城和谐科学发展的需要,东渡作业区从南自北逐步调减货运功能,建设与城市功能融合的邮轮母港,将现有散货、杂货运输功能逐步调整至其他港区;五通作业区适应城市开发边界,缩减港区规模,调整港界范围。

      2、翔安港区,符合城市规划,适应翔安临港新城“一场两馆”片区开发建设,调整港区规模,港口岸线规模由6公里调整为3.6公里。

      (四)强化港口岸线管理,落实规划指引和岸线保护

      按照《港口法》、《福建省港口条例》、《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港口岸线的使用采用行政许可管理,码头建设项目必须办理岸线使用审批手续。规划的符合性是岸线审批的前置条件,确保了港口规划指引和岸线资源保护。市港口局在港口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和日常工作中,既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水平、缩短办理时限,又强化港口岸线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规划符合性,采取“双随机”执法检查等强化日常监管。

      二、开展生态修复

      2018年,原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编制了《厦门市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2017-2025 年)》,开展红树林滨海湿地重构工程,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工程被确定为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林,作为“厦门样本”于2018年1月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宣传。还完成海堤纪念公园的景观改造提升。

      近年来,原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持续实施岸线修复工程,保护滨海岸线。全面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岛礁”修复工程和滨海沙滩岸线修复。全市已累计修复岸线30公里,建成人造沙滩100多万平方米。加快开展长尾礁-五通岸段、鼓浪屿沙滩和厦门岛北部岸线整治修复,组织实施滨海沙滩岸线修复,环岛路长尾礁-五通岸段沙滩完成沙滩修复约18万平方米,环岛路沿线及鼓浪屿沙滩岸线修复工程完成补沙30万立方米,完成海沧湾岸线整治工程,修复滨海岸线6.4公里,海沧湾综合整治工程被国家海洋局作为“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以浪漫海岸线为主题,实施集美大桥至同安湾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下潭尾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二期项目的实施,修复约7公里滨海岸线;启动马銮湾岸线修复前期工作。逐步将上述岸段建设成为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

      同时,在用海项目审查过程中,严控占用自然岸线情况,以不占用自然岸线、多建设或恢复生态岸线为原则,指导用海单位设计和建设项目,切实提高自然岸线保有率。

      三、统筹景观资源

      近几年我局逐步开展岸线功能优化提升系列工作。2015年开始,我局陆续开展了《环岛路景观节点、绿化设施、景观设施提升规划》、《环东海域滨海景观带提升规划》、《厦门市马銮湾北岸(集美段)岸线景观设计规划策划》、《厦门市海岸线景观设计导则》、《厦门市滨海地带公共空间提升规划》等系列规划,并提交各区及相关部门推进实施,下一步,我局将结合自然资源监管有关规定,继续推进岸线功能优化和景观提升工作。

      同时通过涉海旅游规划,统筹海上、海岸景观资源。目前,我市正推动《厦门经济特区旅游条例》制定和出台,保障岸线景观资源的良好利用,并将鼓励涉海旅游发展的内容纳入条例,推进邮轮、游艇、帆船、串岛游、无居民海岛生态游等海上旅游发展,鼓励加大海上旅游公共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推进海上旅游航线和产品开发,加强海上旅游的宣传和推介。

      在产业上,原市旅发委积极出台和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我市涉海旅游产业发展。2018年,为“海上世界”项目向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争取国家旅游发展贴息补贴268万元。2019年底,该项目一期预计将完成19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和3万平方米的配套商业。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龚建阳

      联 系 人:林祎旸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5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